茶葉的種植方法,附茶葉的歷史
農機大全網(www.97661a.com)今天給各位分享茶葉的種植方法,附茶葉的歷史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茶葉的種植方法,附茶葉的歷史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茶葉有保質期嗎?這種茶葉保質期長?如何判斷茶葉是否過期 ♂
茶葉有保質期嗎?這種茶葉保質期長?如何判斷茶葉是否過期茶葉有保質期。茶葉的保質期,不同廠家的標準不同。通常,密封包裝的茶葉保質期為12個月~24個月。散裝茶的保質期更短。普洱茶的保質期最長耐于儲存,熟茶的話,一般來說在15年以上。判斷茶葉是否過期就看它是否發(fā)霉或者出現陳味,以及滋味濃度、收斂性和鮮爽度是否下降。除此,還可以看包裝上的保質期。
一、茶葉有保質期嗎
1、關于茶葉的保質期,不同廠家的標準不同。綠茶生產企業(yè),有的在包裝上沒有寫明保質期,也有的注明保質期為12個月,更多的注明保質期為18個月。紅茶的保質期多為3年。黑茶,包括青磚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等沒有寫保質期。
2、事實上,茶葉的質量容易受溫度、光線和濕度的影響。如果保存不當,茶葉會失去原茶風味,口感、香氣和茶湯的顏色都會變差甚至變質。
3、通常,密封包裝的茶葉保質期為12個月~24個月。散裝茶的保質期更短。這是因為散裝擺放在外面的過程中會吸潮,吸異味,不僅會使茶失去原茶風味,也更容易變質。如綠茶一樣,一般還是新鮮的比較好,保質期在常溫下一般為一年左右。
二、判斷茶葉是否過期
判斷茶葉是否過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看看它是否發(fā)霉或者出現陳味;綠茶是不是變紅,湯色變褐、暗;滋味濃度、收斂性和鮮爽度下降。此外看它包裝上的保質期。另外,如果是散裝茶,最好不要超過18個月再沖飲。
三、常見的茶類保質期
1、綠茶
綠茶的保質期最短,一般來說,常溫下的保質期在一年左右。當然,如果有一個專門儲存綠茶的冰箱,保質期可以延長到18個月左右。
2、紅茶
紅茶保質期比較長,可保存兩年以上。不過一般來說即使保存較為得當,2年以上也會有變味的現象出現,所以盡量不要等到2年以后再喝。
3、烏龍茶
烏龍茶一般來說放在冰箱里冷藏的話可以保存18個月左右。而經過烘烤的烏龍茶,放兩年也還是能喝的。
4、白茶
“1年茶,3年藥,7年寶"。白茶擁有的特點,儲存年份越久價值和口感不降反升,當然這是指存放得當的情況下,否則再好的茶也成渣。
5、黑茶
黑茶在清潔、防潮、無異味的環(huán)境下,可以長期保存。但它并沒有生普和白茶那種無限潛力,一般來說散茶3、5年,滋味已達到最佳程度。
6、黃茶
作為最低調也是最沒有存在感的黃茶,制作工藝上只比綠茶多了一道悶黃罷了,其保質期并沒有因為悶黃而有什么大的長進。保質期在1年左右,也就差不多了。
7、普洱茶
作為近年來最為熱門的普洱茶,耐于儲存的特點被廣大收藏家“炒”的火熱。熟茶的話,一般來說在15年以上。
茶葉病蟲害的類型與防治方法 ♂
茶葉病蟲害的類型與防治方法常見的茶葉病蟲害有茶餅病、茶白星病、茶云紋葉枯病、茶輪斑病、茶跗線螨、茶蚜等種類。
茶餅?。喊l(fā)病初期,嫩葉上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透明病斑,經過一段時間后病斑會逐漸凹陷,背面也開始突出,防治時噴施20%萎銹靈1000倍液。
茶白星病:發(fā)病初期,嫩葉和幼莖上出現針頭狀的褐色小點,并逐漸形成病斑,發(fā)病后期病斑會互相融合,防治時可噴施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
一、茶餅病
1、發(fā)病癥狀
(1)主要危害茶樹的芽葉以及嫩莖部,發(fā)病初期嫩葉上會出現顏色為淺綠色或淺黃色(或略帶紅色)、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為0.6-1.2厘米左右的透明病斑。
(2)發(fā)病一段時間后,葉片表面的病斑逐漸凹陷,背面開始突出,形狀像餅狀。病斑的正面通常比較平滑,而且略帶光澤,但色澤淺與周圍的葉色。葉背的突起部分一開始呈灰色,并且覆蓋一層白色的粉末。
2、防治方法
(1)從病區(qū)調運苗木時,必須要嚴格檢驗,若發(fā)現病苗,應立即處理,以防病害傳播至新茶區(qū)。
(2)增施磷鉀肥,以增強樹勢,降低發(fā)病幾率,同時要勤除雜草。
(3)分批采茶,適時對茶樹進行修剪和臺刈,以便盡量在新梢抽發(fā)時讓它避過發(fā)病盛期,從而降低病害的侵染幾率。
(4)使用25%粉銹寧、20%萎銹靈1000倍液進行噴霧。粉銹寧(三唑酮)具有較長的殘效期,發(fā)病期噴藥1次即可。其他藥劑噴霧后,可間隔7-10天再次噴藥,連噴2-3次即可(這些藥物的安全間隔期為10-14天左右)。
(5)如果是非采摘茶園,可使用0.2-0.5%硫酸銅液或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進行噴施。
二、茶白星病
1、發(fā)病癥狀
(1)發(fā)病初期,嫩葉和幼莖上會出現針頭狀的褐色小點,之后慢慢擴大成直徑為0.25-0.5毫米左右的圓形病斑,病斑的顏色一般為灰白色,中央凹陷,邊緣有暗褐色或紫褐色的隆起線。環(huán)境較潮濕時,病斑上還會散生黑色的小粒點。
(2)發(fā)病后期,病斑會出現互相融合的情況,形成不規(guī)則的大斑,葉脈發(fā)病時會導致葉片扭曲畸形。嫩莖上的病斑呈暗褐色,之后變?yōu)榛野咨?,并出現小黑粒點。病情嚴重時會蔓及全梢,導致梢枯。
2、防治方法
(1)分批采茶,以減少侵染源,減輕發(fā)病情況。
(2)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以增強樹勢,提高其抗病能力。
(3)3月份底至4月份初(春茶初展期),噴施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重病發(fā)生區(qū),可間隔7-10天重噴1次。
三、茶云紋葉枯病
1、發(fā)病癥狀
(1)發(fā)病后,成葉和老葉上面會出現病斑,形狀多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初為黃褐色,水漬狀,經過一段時間后變?yōu)楹稚?,而且病斑上會出現云紋狀輪紋,最后由中央向外擴展變?yōu)榛疑?,并出現扁平圓形小粒點(灰黑色),沿輪紋排列。
(2)嫩葉上會出現形狀為圓形的褐色病斑,之后變?yōu)楹诤稚?,并導致嫩葉枯死。枝條上出現灰褐色的斑塊,稍下陷,并生有灰黑色的小粒點,可導致枝梢回枯。
(3)果實上面出現圓形病斑,顏色一般為黃褐色至灰色,并生有灰黑色的小粒點,病部有時候還會開裂。
2、防治方法
(1)秋茶采摘結束后,結合冬耕工作將地表的病葉翻入土中(或帶出園外),并將樹上的病葉摘除,以減少翌年的侵染源。
(2)加強管理,做好抗旱、防凍、治蟲的工作,同時要勤除雜草,增施肥料,以提高茶樹的抗病能力。
(3)6月份初夏期,當氣溫上升、葉片出現枯斑時,需及時噴藥保護茶樹。8月份期間,若平均氣溫超過28℃,降雨量大于40毫米,平均相對濕度大于80%,則要噴施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靈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的安全間隔期為10天左右,百菌清的安全間隔期為14天左右。
(4)如果是非采摘茶園,可使用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進行噴施。
四、茶輪斑病
1、發(fā)病癥狀
(1)發(fā)病后,葉尖或葉緣會先出現黃綠色的小斑點,之后發(fā)展成大型病斑,顏色多為褐色,形狀一般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上有明顯的同心輪紋。
(2)發(fā)病后期,病斑的中央變成灰白色,環(huán)境較為潮濕時會出現黑色墨汁狀小粒點(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并沿輪紋作環(huán)狀排列。這類子實體大而明顯,是該病害的特征之一。
(3)嫩葉上的病斑沒有輪紋,但病斑經常相互連合,甚至會導致葉片的大部分都呈褐色枯斑。
(4)嫩梢發(fā)病后,會變黑枯死,而且病情會向下發(fā)展,導致枝枯。
2、防治方法
(1)采收時,避免強采、捋采,以防造成傷口。機采或修剪后,應噴藥保護茶樹。
(2)發(fā)病初期,采茶后立即噴施50%多菌靈1000倍液(噴藥后安全間隔期為7-10天),間隔10天左右再噴1次,連噴2-3次。
五、茶跗線螨
1、危害癥狀
(1)主要以成蟲、若螨棲息于茶樹的嫩芽、葉片背面,吸取其中的汁液造成危害。
(2)葉片受害后,葉背會出現鐵銹色,并發(fā)生硬化增厚、葉尖扭曲畸形、芽葉萎縮的情況。
2、防治方法
(1)秋茶采收結束后(可分批多次采摘),于11月份下旬之前噴施波美0.5度石硫合劑,以減少越冬的蟲口基數。
(2)蟲害發(fā)生高峰期之前,用20%噠螨酮或15%滅螨靈2000-3000倍液、25%撲虱靈800-1000倍液進行噴施。
六、茶蚜
1、危害癥狀
(1)此害蟲大多會在新梢的葉背上聚集,而且常以芽下的一、二葉較多,為害時會以口針刺進嫩葉的組織內,并盡力吸食,從而導致芽葉萎縮,伸長停止,甚至出現芽梢枯死的現象。
(2)此害蟲的排泄物“蜜露”還會污染嫩梢,并誘發(fā)煤病。
2、防治方法
(1)使用分批多次采摘的方式采收茶葉。
(2)噴施50%辛硫磷,或40%樂果,或80%敵敵畏2000倍液,重點噴施葉背。
茶葉的種植方法,附茶葉的歷史 ♂
茶葉的種植方法,附茶葉的歷史土壤:選擇不含石灰石且通氣性好、透水性能好的土壤種植茶葉。
地形:最好在具有一定高度的山區(qū)種植。
密度:采取叢栽或條栽,不能過度密植。
光照:茶樹喜歡紫外線,光照適中為好。
溫度:日平均氣溫10℃左右適宜茶樹生長。
殺蟲: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噴施低殘留的新農藥進行預防和滅殺。
施肥:底肥需重施,春肥、夏肥、秋肥合理施用,主要用有機肥,適當使用化肥,氮磷鉀平衡施用。
一、茶葉的種植方法
1、土壤
選擇不含石灰石、通氣性好、透水性能好的土壤,要求土層厚度達1米以上。
2、地形
最好在具有一定高度的山區(qū)種植,山區(qū)雨量充沛、云霧多、濕度大、漫射光強。
3、密度
不能過度密植,采取叢栽或條栽。
4、光照
茶樹喜歡紫外線,光照適中為好。
5、溫度
日平均氣溫10℃左右適宜茶樹生長。
6、殺蟲
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噴施低殘留的新農藥進行預防和滅殺。
7、施肥
底肥需重施,春肥、夏肥、秋肥合理施用,主要用有機肥,適當使用化肥,氮磷鉀平衡施用。
二、茶葉的歷史
1、茶在我國歷史悠久,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跡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茶葉一開始是用作祭品,用來祭祀祖先,春秋時期開始作菜食用;西漢時期茶成為宮廷高級飲料。真正意義上的茶是從西晉時期開始的,之后在民間普及開來。
2、我國最早對于茶的記載,是在公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的《凡將篇》中提到的“荈詫”,而我國在飲茶歷史上,還對茶的飲用、泡制做了詳細劃分。唐代的陸羽在其著作《茶經》中記載道“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如今世界各國的制茶技術,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中國。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他作品 《綠色黃金:茶葉帝國》一書中說道:“只有茶葉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茶葉的貯藏技術,密封貯藏法和低溫貯藏法 ♂
茶葉的貯藏技術,密封貯藏法和低溫貯藏法茶葉貯藏主要有密封貯藏法和低溫貯藏法兩種。密封貯藏一般在瓷壇或陶瓷中加入木炭等吸濕劑,放在吸濕袋四周和上面,封嚴壇口,而用硅膠則是貯存茶葉最理想的吸濕劑。低溫貯藏則是將茶葉裝入密封的鐵質、瓷質容器內,再套上塑料袋防潮,最后放入冰箱,保持溫度在5℃以下即可。
一、茶葉密封貯藏法
1、貯藏大宗綠、紅、青茶,用瓷壇和陶瓷,加入木炭等吸濕劑0.5公斤左右(用布袋裝),葉用牛皮紙分裝成0.15~0.5公斤左右一包,放在吸濕袋周圍和上面,密封罐口。每3~4月更換1次吸濕袋,霉雨季節(jié)則多更換1次。
2、貯藏高級名茶,可以用塊狀石灰塵作為吸濕劑,石灰應放入布袋中,以免與茶葉直接接觸。貯藏花茶和紅茶不得使用生石灰,以免香氣散失。
3、各種類型的茶葉最好分別貯藏,以免相互影響、串味。硅膠的吸水能力是石灰的1000倍,可以重復使用。也就是說,吸濕的硅膠經日曬,烘烤后可以繼續(xù)使用,是儲藏茶葉的理想吸濕劑。
二、茶葉低溫貯藏法
1、將茶葉放入密封的鐵質、瓷質容器中,再套塑料袋防潮,放入冰箱,溫度在5℃以下的話,可以貯藏1年以上,用這種方法儲存名茶和花茶最好。
2、冰箱內比較潮濕,放置各種食品容易串起味道,所以放置茶葉的容器必須密封。另外,家里喝的茶可以放在雙蓋的鐵罐里保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不要與有異味的東西混雜。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11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