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一響,種地不慌
農機一響,種地不慌
青島平度市西寨村位于山東半島西部,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為主,由于土壤肥力較低,農作物產量不高,多數青壯年村民放棄土地,2011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侯松山選擇了流轉土地種植糧食這條道路,2011年6月,籌資200萬元牽頭成立青島西寨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十多年來,他帶領合作社更新裝備、完善設施、托管服務,逐步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到2022年底,擁有各類大型農業(yè)機械280臺(套),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800萬元。流轉了10個村莊、600個農戶的4000多畝土地,年產小麥2300噸,玉米2700噸。合作社先后獲得了全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示范社、山東省星級農業(yè)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山東省農機安全生產管理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2019年入選首批農業(yè)農村部“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典型示范案例。侯松山也被授予青島市鄉(xiāng)村之星、青島市勞動模范、齊魯之星,青島市十佳種糧大戶。
合作社成立初期,僅有3臺拖拉機,2臺播種機和部分翻耕犁等農具,機械化程度低、農機農藝不配套,流轉土地后,機械不僅不好用,而且不夠用?!傲鬓D的薄地比較多,如果機具性能再差,產量就更低了,我一有時間就到農機市場轉,看看有哪些先進機具,要買就買最好的?!焙钏缮秸f。多年來,他始終堅持這一理念,當別人在用傳統(tǒng)大犁耕地時,他購買了液壓翻轉犁;當別人在用旋耕機整地時,他用上了動力驅動耙;當別人還在大水漫灌時,他使用了水肥一體化設施。據測算,2017年以來,僅每年用于機具購置及更新的費用就達150萬元以上。他利用青島市農機安居工程、農機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等項目,在西寨村北部建設了面積5336平方米的合作社大院,建成了集先進機具推廣、農資購銷、信息發(fā)布、農機存放維修、人員培訓于一體的融合應用示范平臺,成為膠東地區(qū)最大的農機專業(yè)合作社。
“最好的”機械裝備也給合作社帶來了收益,突出的表現就是糧食減損?!耙郧暗氖崭顧C效率低,收獲的小麥雜質多,跑糧也多。我們現在用的都是大喂入量的和縱軸流的聯(lián)合收獲機,不僅作業(yè)效率高,而且脫粒效果好?!焙钏缮秸f。
機械多了,維修、保養(yǎng)得提上日程。為保證農忙時不“趴窩”,他們借助青島市農機維修網絡建設項目成立了區(qū)域性農機維修服務中心,購置一大批專用的農機維修設備。在搞好自己機具維修、保養(yǎng)的同時為周邊群眾提供維修服務,服務面積覆蓋了周邊5個鎮(zhèn)120多個村莊,解決了農忙時節(jié)農民機手往返城區(qū)維修機具的苦惱。“在這里維修機械,省時、省力,心里踏實?!泵鞔彐?zhèn)農機手常付寬告訴筆者。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17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