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五年玉米聯合收獲機將迎來增量高峰
未來三五年玉米聯合收獲機將迎來增量高峰
我國3大主糧作物中,玉米播種面積最大,但玉米機收率仍是最低的,這說明玉米聯合收獲機仍有增量空間。
新冠肺炎疫情過后,玉米種植面積迎來了新一輪增長周期,加上其他的積極因素,筆者判斷玉米聯合收獲機發(fā)展環(huán)境趨好,并于下半年及未來幾年在細分領域出現新的增量,迎來新一輪的利好行情。
種植面積恢復性增長帶來的增量
國家實施玉米最低保護收購價格機制,有了基礎保障,又不愁賣糧,所以國內農戶種植積極性很高。2010年之后種植面積快速增長,到2015年達到創(chuàng)記錄的4496.8萬hm2,與此同時庫存也高達2.65億t。出現了庫存過高,嚴重供過于求的現象。
2016年之后,國家玉米產業(yè)政策整體轉向減面積、調結構,連續(xù)4年國內玉米種植面積下降,調減368.4萬hm2,基本上達到調控目標;從2018年開始,連續(xù)兩年玉米需求大于當年產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全球主要產糧國紛紛減少或限制本國糧食出口,國內玉米種植業(yè)產業(yè)政策也由抑制轉向鼓勵,筆者預計后續(xù)國家對庫存會更具包容性。
從2020年中國農業(yè)展望大會上得到的信息,今后10年國內玉米種植面積將穩(wěn)中有增,2020年種植面積有望達到4281.9萬hm2,預計增加種植面積153.3萬~166.7萬hm2(2300萬~2500萬畝),如果達到2015年的高位,要增加366.7萬hm2(5500萬畝)。
國內玉米種植面積發(fā)展趨勢(單位:千公頃)
按每臺玉米聯合收獲機年作業(yè)33.3、53.3、66.6hm2計算,如果未來10年增加玉米種植面積153.3萬hm2,需要新增玉米機需求2.3萬~4.6萬臺;如果玉米種植面積增加166.7萬hm2,新增玉米機需求2.5萬~5萬臺;如果玉米種植面積增加366.7萬hm2,則新增玉米機需求5.5萬~11萬臺。如果玉米種植規(guī)模不發(fā)生大的變化,這種需求預測是合理的。
玉米行情帶來的正面激勵效應
根據筆者近20年經銷玉米聯合收獲機的經驗,凡是玉米行情好、糧價高的年份,當年和第二年的玉米聯合收獲機行情也會跟著好。這是因為玉米價格高,種植戶收益高,就愿意用機器收,并且第二年種植積極性高,會增加種植面積。
2008—2019年國內玉米價格走勢(單位:元/t)
2008—2019年國內玉米收獲機銷量變化(單位:萬臺)
從2008—2019年國內玉米價格走勢及2008—2019年國內玉米聯合收獲機歷年銷量變化圖可以看出,兩條曲線的走勢高度同步,說明玉米市場價格和玉米聯合收獲機的市場需求量呈正相關關系。
最近1年來,玉米價格行情一直處于上升態(tài)勢,疫情爆發(fā)之后玉米價格更是在新的平臺上高位運行,截止到2020年6月上旬,全國玉米均價超過2100元/t。根據玉米價格與聯合收獲機銷量成正比的關系,預測2020年玉米聯合收獲機將持續(xù)近3年的好行情。
勞動力返鄉(xiāng)帶來的市場增量
這是2020年出現的新情況。受疫情影響,很多青壯勞力從城市和工廠返回農村,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會選擇購買農機進行經營作業(yè)服務。
這個變化在上半年比較明顯,下半年可能會減弱。但不管強弱,大量的壯年勞動力留在農村,的確是拉動大型農機,尤其是技術含量較高農機的一個積極因素。
產品結構變化帶來的增量
玉米聯合收獲機向更加細分的方向發(fā)展,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如莖穗兼收玉米機、山地玉米收獲機、鮮食玉米聯合收獲機和籽粒玉米聯合收獲機等。
1. 莖穗兼收玉米機增量
莖穗兼收玉米機是完全增量的品類,國內外以前都沒有這種機器。2015年,河北翼新等中小企業(yè),在摘穗機的基礎上,增加了青貯玉米的功能,開發(fā)出這種多功能機,一經上市就走紅。
這種機器走紅的原因是青貯玉米收獲機價格居高不下,3m割臺的市場價在50萬元以上,遠高于玉米聯合收獲機,這給替代產品提供了市場空間,所以這種多功能機事實上搶占的是青貯玉米聯合收獲機的市場份額。從歷史數據看,莖穗兼收玉米機可以從青貯機市場搶回1500~2000臺的增量。
2. 鮮食玉米聯合收獲機增量
國內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變化趨勢(單位:萬畝)
國內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增長速度快于玉米種植面積增速,但鮮食玉米機收率不足1%,這是個藍海市場,同時又增量空間非常大的市場。
如果按2028年鮮食玉米種植面積200萬hm2(3000萬畝)測算,每臺機器年收獲33.3、53.3、66.6hm2計算,需要增加6萬、3.75萬、3萬臺鮮食玉米收獲機,這也是純增量市場。
大批量更新帶來的存量需求
2015年之后國內農機市場就進入了存量市場,特征是需求不增長,每年的銷量主要以存量更新需求為主和少量的新增需求。
筆者統計了2009—2020年玉米收獲機銷量數據,如果按10年累計量、5年累計量和3年累計量進行測算,并且用不同的更新比例進行測算,得出以下數據。
玉米聯合收獲機很少有使用10年以上的,一般在3年時會更新,所以從理論上分析,2016年及之前購買的玉米聯合收獲機都到了更新期,目前保有約20萬臺,如果按10%、20%的更新率,每年有2萬、4萬臺的需求。
更新需求量預測
跨區(qū)作業(yè)成熟帶來更新換代需求
國內玉米聯合收獲機的跨區(qū)作業(yè)市場培育時間遠比小麥機和水稻機長,這與玉米收獲時間不太緊和機器的技術水平有關系。
2018年之后,全國范圍內跨區(qū)域的玉米聯合收獲機作業(yè)市場形成,雖然作業(yè)跨度和收獲面積并沒有小麥和水稻跨區(qū)大,但是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
跨區(qū)作業(yè)市場對機器的性能和強度要求非常高,而且為了追求高收益,機手更喜歡使用效率更高的新機器,這拉動了生產企業(yè)不斷采取最新技術、生產出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玉米收獲機。
跨區(qū)作業(yè)需要特制機型,同時跨區(qū)市場的成熟也會帶來增量需求。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178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