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秸稈深翻深還技術 變“廢”為“寶”真正惠民
聚焦秸稈深翻深還技術 變“廢”為“寶”真正惠民
有環(huán)境專家指出,秸稈焚燒是秋冬霧霾的成因之一,入秋以來,吉林省會長春連日的霧霾天氣,讓外界把目光投向了秸稈焚燒的問題,更讓大家開始思考到底該如何推進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
11月18日上午,吉林省政協科技二組召開座談會,聚焦玉米秸稈深翻還田技術,推進秸稈資源的利用。省政協主席黃燕明出席會議并講話。省政協副主席剛占標,秘書長包偉出席會議。
目前,吉林省每年的秸稈產量約為4000萬噸,盡管吉林省在玉米秸稈飼料成品開發(fā)、秸稈工業(yè)原料轉化、秸稈能源化利用等方面開辟了許多新途徑和新模式,但玉米秸稈的利用率仍然只有30%左右,其余70%的秸稈被廢棄焚燒。
如何將秸稈資源綜合利用好?吉林省農科院資環(huán)所所長、研究員王立春帶來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玉米秸稈深翻還田技術,他認為,秸稈直接還田是最經濟有效的秸稈利用方式,能夠增加土地肥力,提高農業(yè)產量。
會上,他結合吉林省不同類型生態(tài)區(qū)實際向委員們詳細講解了秸稈深翻還田技術體系的主要技術環(huán)節(jié),闡釋了推廣秸稈深翻還田技術體系的意義,還提出了將秸稈深翻還田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標準、建立健全農機服務體系、發(fā)展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加強科技支撐、落實資金支持等推廣秸稈深翻還田技術的建議。三位農民代表也談了在應用秸稈深翻還田技術時得到的收獲和遇到的困難。
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是吉林省政協持續(xù)關注的熱點話題。去年,吉林省政協經過調研,向省委、省政府報送了《關于優(yōu)化秸稈綜合利用,促進吉林省農業(yè)生物質產業(yè)發(fā)展的建議案》,隨后,又召開“利用秸稈等生物質資源發(fā)展成型燃料產業(yè),加快推進優(yōu)化秸稈開發(fā)利用”座談會,聽取省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關于充分利用秸稈等生物質資源,發(fā)展成型燃料產業(yè),加快治理秋冬季霧霾等方面的意見建議。
因此,很多委員已經對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相關話題十分熟悉。委員們認為,秸稈深翻還田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實踐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在全省范圍內進行推廣。推進秸稈資源綜合利用,要統(tǒng)籌推進秸稈的肥料化、飼料化、工業(yè)化、基料化和能源化利用,盡快做到充分利用秸稈資源,消滅秸稈焚燒現象。
在“禁燒”問題上,要改變思維方式,轉變管理方法,變“堵”為“疏”,相關部門要積極開發(fā)新技術,研究完善補貼政策,把秸稈資源變“廢”為“寶”,讓農民在從秸稈的利用中獲得真正的實惠,引導農民自覺將秸稈用于其他途徑。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19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