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度市糧食生產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調查
山東省平度市糧食生產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調查
資料圖
日前,記者來到山東省青島平度市,在崔家集鎮(zhèn)劉家官莊麥田里,村黨支部書記、青島三官莊合作社理事長張希科說:“今年合作社搞了300畝小麥水肥一體化種植試驗,比過去的澆水施肥方法長得好!畝產達600多公斤,比過去能增產10%;還省工省水省肥,統(tǒng)算起來,每畝可省費用200多元?!?/p>
談起水肥一體化,平度市農業(yè)局局長孫堅頗顯自豪:“經(jīng)過三年試驗示范,平度小麥-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已經(jīng)由小面積試驗示范階段,發(fā)展到規(guī)模化推廣種植階段。今年小麥水肥一體化種植達5000多畝,產量、節(jié)本、生態(tài)等效果都很好?!备鶕?jù)測產,平度水肥一體化種植小麥,今年最高畝產755.9公斤,畝均562公斤,分別比全市小麥平均單產高出300公斤和105公斤。
青島農業(yè)大學教授林琪認為,糧食生產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是我國一年兩作地區(qū)糧食生產節(jié)水、節(jié)肥、省工、增產的一項新動能和新趨勢。平度在小麥-玉米水肥一體化種植上,通過技術集成和試驗示范,形成了頗具特色、可供借鑒的種植模式和示范經(jīng)驗。隨著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yè)經(jīng)營主體的發(fā)展,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在我國北方地區(qū)糧食生產上,將會顯示出令人矚目的科技意義、示范效應和推廣潛力。
迫于干旱及勞動力成本增高的抉擇和試驗
在田莊鎮(zhèn)西寨村,種糧大戶侯松山說:“現(xiàn)在種糧,澆水是最頭痛的一件事。我種了3000畝地,雇了約30個人,每人每天120元;澆一次地,至少需要20天,人工費要6萬-7萬元。我今年搞了200畝小麥水肥一體化種植,兩套系統(tǒng)用1個人管理,12天就能澆一遍,人工費1400多元,這200畝僅澆地就能省人工費3000多元?!?/p>
林琪介紹,滴灌水肥一體化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水分利用率最高的一項灌溉技術,水分利用率可達90%以上,在干旱缺水和發(fā)達國家應用較多。比如以色列,已經(jīng)禁止采用傳統(tǒng)地面灌溉技術,80%的灌溉采用了水肥一體化;美國,60%的馬鈴薯、25%的玉米和33%的果樹,采用了水肥一體化,是世界上微灌面積最大的國家。
在我國,水肥一體化應用約為7000萬畝。在一年一作地區(qū),大田作物生產上主要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棉花,內蒙古和甘肅的馬鈴薯,東北的玉米。在一年兩作地區(qū),京、津、魯、冀等省市在設施蔬菜、果樹等生產上,應用較多。但是,在小麥-玉米生產上,應用很少。其原因,由于是一年兩作,兩次機播,兩次機收,且多為機械化作業(yè);農戶分散種植,生產地塊較??;購買滴灌設施,增加生產成本等,這些因素限制了水肥一體化應用。
平度是國家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市,是全國知名的農業(yè)大縣、糧食大縣,常年糧食播種約300萬畝,是資源型嚴重缺水地區(qū)。2013年以來連續(xù)5年降水嚴重偏少,水資源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并且,隨著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化發(fā)展,農業(yè)勞動力越來越緊缺、成本越來越高。
“在這些背景下,2015年在平度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市農業(yè)局確定進行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試驗,探索小麥-玉米生產新模式?!睂O堅說,首先與青島農大合作,在蓼蘭鎮(zhèn)勝利村的青豐種業(yè)公司試驗田,建設了100畝小麥-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示范方,從滴灌首部系統(tǒng)、管帶鋪設、滴水次數(shù)及時間、肥料配比、配套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試驗探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試驗效果。
“五項措施”助推糧食水肥一體化試驗示范
在蓼蘭鎮(zhèn)青農良種合作社試驗田里,理事長侯元江說:“這兩年,在市農業(yè)局專家指導下,1500畝小麥和玉米,全部采用了水肥一體化種植,綜合效益很好?!?/p>
“2015年初試成功,給了平度很大鼓舞。2016年平度確定采取‘五項措施’,助推糧食水肥一體化試驗示范?!睂O堅說,第一,把小麥-玉米周年水肥一體化種植試驗示范,列入了農業(yè)部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chuàng)建項目。第二,與青島農大簽訂協(xié)議,組建專家團隊,協(xié)同開展小麥-玉米周年水肥一體化試驗攻關。第三,集成“高產高效品種+小麥寬幅精播+水肥一體化+一噴三防+機械化收獲”栽培技術,研究適合山東推廣的小麥-玉米周年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第四,選擇4個鎮(zhèn)的8個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建設了8處200畝至1500畝規(guī)模化示范方,試驗示范面積達3400畝。第五,籌集115萬元,支持試驗示范。
2017年平度制訂了“小麥-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實施方案”,將試驗示范列入糧食生產功能區(qū)建設和糧食綠色高產高效項目,安排了8個鎮(zhèn)20村50個新型農業(yè)經(jīng)營主體,分別進行5000畝小麥和1萬畝玉米的水肥一體化種植示范。
種植與鋪設相結合,春鋪秋起,一管兩用
在崔家集鎮(zhèn)稼樂佳合作社200畝小麥試驗田里,理事長唐念宏介紹:“水肥一體化就像給小麥打點滴,把水和肥料通過首部過濾器和施肥泵,輸送到田間滴灌管。”
在稼樂佳麥田里,平度市農業(yè)局副局長郭竹圣說:“在小麥-玉米生產上推廣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其設備主要有水源、首部、配水、滴灌管道四大系統(tǒng)。從試驗來看,水源是基礎,首部和配水是支撐,滴灌管道鋪設是關鍵?!?/p>
在平度,為便于農戶使用管理,首部系統(tǒng)選用了移動式的水泵、過濾器、泵施肥裝置及配套裝置等,水處理能力為20-25立方米/小時。對于滴灌帶,支管選用PE編織布復合水帶,承壓能力強;毛管不堵塞滴孔,滴灌效果較好。
“經(jīng)過3年試驗示范,平度已經(jīng)集成了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可概括為‘種植方式與鋪設方式相結合,春鋪秋起,一管兩用’?!惫袷ソ榻B,根據(jù)土壤類型和種植方式,進行滴灌管道的設計和鋪設,3月初小麥返青期鋪設支管和毛管,9月底玉米收獲前收起。這樣可以減少鋪管收管的人工,做到一次鋪管、兩季使用。根據(jù)墑情,可在小麥起身拔節(jié)和開花灌漿期、玉米大喇叭口和花粒期,分別進行水肥管理。
在田莊鎮(zhèn),平棉合作社理事長崔光勝介紹:水肥一體化種植方式,小麥寬幅精播畦寬為1.8米,其中畦面1.4米、畦背0.4米;播種6行小麥,行距25厘米;在鋪設方式上,在小麥返青期,隔兩行小麥,鋪設1條滴灌帶,共鋪兩條滴灌帶。小麥收獲后,兩條滴灌帶留在田間,供下茬玉米使用;玉米種植3行,小行距55厘米、大行距70厘米?!斑@種模式,實現(xiàn)了小麥-玉米茬口的合理銜接,不影響農業(yè)機械田間作業(yè),還能減少用工量?!?/p>
僅一季小麥滴灌種植就可節(jié)本增效250多元
“近3年,我每年種植小麥玉米約3000畝。2016年開始搞水肥一體化種植,今年小麥搞了200畝?!泵鞔彐?zhèn)西店子村太芬家庭農場場長王洪春介紹,搞水肥一體化種植,每畝需鋪設毛管約1000米、PE編織布復合水帶約25米,費用為310元,可使用兩年、4茬作物,一茬管帶的平均成本為77.5元;每套首部系統(tǒng)成本需2500元,可供100畝滴灌,按使用5年計算,折合每茬作物首部系統(tǒng)成本2.5元。“合計每畝每茬作物,一體化滴灌設施的成本約為80元,與傳統(tǒng)灌溉方式相比,小麥畝均可增產約50公斤,節(jié)肥成本約50元、省工成本約200元。兩者相抵,僅小麥一季就可節(jié)本增效250多元?!?/p>
“根據(jù)3年試驗示范,我們總結了糧食水肥一體化種植的五大效果?!逼蕉仁修r技站站長朱瑞華說,一是增產。解決了小麥-玉米中后期追肥難題,促進后期籽粒灌漿;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塊,產量表現(xiàn)均比傳統(tǒng)水肥管理畝增200公斤以上,平均增產15%以上,其中小麥增產10%以上、玉米增產20%以上。二是節(jié)水。在平度,小麥生育期內常年降水230毫米,不能滿足小麥需要,需要灌溉2-3次。過去糧田普遍采用軟管灌溉,人工拖拉水管,分段灌溉,每次每畝用水40立方米。采用一體化滴灌,每次用水20-30立方米,節(jié)水25%-50%。三是節(jié)肥??筛鶕?jù)作物養(yǎng)分需求和墑情變化,及時進行追肥,與作物生長期養(yǎng)分需求相一致,減少養(yǎng)分淋失,提高肥料效率,節(jié)肥30%以上。四是省工。麥田軟管灌溉2-3次、追肥1次,畝均用工3個;一體化滴灌,一般鋪設百畝糧田支管和毛管,每畝用工0.5個,滴灌2-3次,用工0.5個,省工兩個,省工費200元。五是環(huán)保。肥料、農藥施用量減少,可減輕地下水污染;澆水少,土壤濕度較小,可減輕病蟲害發(fā)生。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22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