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香菇該怎么栽培,有哪些要點
農(nóng)機大全網(wǎng)(www.97661a.com)今天給各位分享食用菌香菇該怎么栽培,有哪些要點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食用菌香菇該怎么栽培,有哪些要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3、食用蘑菇高產(chǎn)的種植技術,選地搭棚的技巧是什么
食用菌香菇該怎么栽培,有哪些要點 ♂
食用菌香菇該怎么栽培,有哪些要點菇場設置:要設立在背風、光照充足、自然資源豐富且水源充足的地方。
菇樹準備:一般以殼斗科的樹為主,樹皮不要太薄或者太厚,要保證心材少。
適時接種:溫度應控制在10-15度左右,必須在菇樹上控制行距,打好接種孔,接完種后提高密封性,減少水分蒸發(fā)。
栽培管理:做好保溫、保濕、遮光等工作。
一、菇場設置
1、香菇的菇場要設在背風、光照充足、自然資源豐富、水源充足的場所。然后,按照70%的蔭蔽度進行菇場的清理工作,便于后期管理,提高場所的通透度。
2、在接種前要清除場地內(nèi)的落葉枯枝及周圍的腐爛物,避免雜菌害蟲過多影響香菇的生長。然后要做好整地工作,控制好密度,設立管理通道。如果周圍樹木不足,蔭蔽度低的話則要搭建好遮陰棚。最后在地面要潑灑一層石灰,防止害蟲雜菌入侵。
二、菇樹準備
1、用于種植香菇的樹種有非常多,一般以殼斗科的樹為主。菇樹不可含有芳香油物質(zhì),防止影響香菇的生長。樹皮不可過薄過厚,保證緊貼樹干,可便于種植過程中的溫濕度調(diào)控,降低雜菌入侵幾率。要保證心材少,促進香菇菌絲的分解。
2、菇樹的直徑保持在15厘米左右,樹齡也要在10年以上。如果樹齡小的話,香菇出菇時間會提前,且香菇肉薄,菇樹容易腐爛變質(zhì),對產(chǎn)量會造成很大影響。
三、適時接種
1、香菇接種時,其溫度應控制在10-15度左右,通常最好在南方地區(qū)3月左右。首先,必須在菇樹上控制行距,打好接種孔。相鄰的接種穴要控制在距離斷面6厘米左右,提高防雜菌力。接種穴的直徑及深度控制在15毫米左右。
2、打好接種穴之后,要及時接種,防止接種穴水分流失,有雜菌入侵。一般以隨打隨接為原則。接種后要及時用蠟封好接種穴口,或者是蓋上與接種穴大小一致的木塊,將其敲緊敲平。提高密封性,減少水分蒸發(fā),促進香菇的生長。
四、栽培管理
1、接種后的菌絲是被弄碎了的,因此菌種的生長能力也有所下降,其適應能力也會有所不足。所以為了保證香菇的生長,恢復菌絲的長勢,要做好保溫保濕工作。
2、如果發(fā)現(xiàn)菇樹樹皮翹起的話,那么要加強遮光工作,適當澆水提高保濕能力,將空氣濕度控制在65%左右,溫度在20度左右。并且由于層數(shù)的原因,每層的菇樹溫濕度都不同,所以每個半個月左右要翻堆一次,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及天氣等合理改變形式,促進菌絲的生長。
食用蕈菌的種類有哪些,附其分布情況 ♂
食用蕈菌的種類有哪些,附其分布情況可食用蕈菌種類有2000多種,已鑒定的食用菌已有981種,如常見的雙孢蘑菇、木耳、銀耳、猴頭、松口蘑、紅菇、牛肝菌、香菇、草菇、靈芝、冬蟲夏草等。在山區(qū)森林中生長的木生菌種類和數(shù)量多,如香菇、木耳、銀耳、猴頭、松口蘑、紅菇和牛肝菌等,在田頭、路邊、草原和草堆上有草菇、口蘑等。
一、食用蕈菌的種類有哪些
許多蕈菌的子實體是可食的,可食用的種類有2000多種(中國1500種),已鑒定的食用菌已有981種,如常見的雙孢蘑菇、木耳、銀耳、猴頭、松口蘑、紅菇、牛肝菌、香菇、草菇、靈芝、冬蟲夏草等。
二、蕈菌的分布情況
在山區(qū)森林中生長的木生菌種類和數(shù)量多,如香菇、木耳、銀耳、猴頭、松口蘑、紅菇和牛肝菌等,在田頭、路邊、草原和草堆上有草菇、口蘑等。南方生長多的是高溫結實性真菌,高山地區(qū)、北方寒冷地帶生長較多的則是低溫結實性真菌。
三、食用蕈菌的營養(yǎng)價值
1、作為食品:食用蕈菌具有高蛋白、多維生素、低脂肪、低熱量的特點,含有豐富的礦物元素和膳食纖維,是在世界范圍內(nèi)被大量消費且市場走勢一直看好的非光合作用的菌物性食品。
2、作為功能性食品原料:能有效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功能,經(jīng)常食用可抵抗疾病侵蝕,強身健體。
3、作為藥品原料:藥用蕈菌可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尤其對一些現(xiàn)代慢性疾病有顯著療效。
食用蘑菇高產(chǎn)的種植技術,選地搭棚的技巧是什么 ♂
食用蘑菇高產(chǎn)的種植技術,選地搭棚的技巧是什么選地搭棚: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后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
培養(yǎng)料的發(fā)酵:培養(yǎng)料的配方與室內(nèi)種菇相同。
鋪料與播種: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yǎng)料進棚的準備。
發(fā)菌及出菇管理:播種后的3天內(nèi),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濕,以促使菌種萌發(fā)。
一、選地搭棚
1、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后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
2、當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
3、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yǎng)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4、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接成頂梁。用地膜覆蓋頂梁,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
5、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
6、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jīng)過頂梁后,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二、培養(yǎng)料的發(fā)酵
1、培養(yǎng)料的配方與室內(nèi)種菇相同,可采用一次發(fā)酵法和二次發(fā)酵法。
2、室外二次發(fā)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fā)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
3、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
4、把經(jīng)過前發(fā)酵的料堆,調(diào)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diào)pH值到7.8-8,然后將培養(yǎng)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
5、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nèi)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螨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
6、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yǎng)料上影響發(fā)酵,最后罩上薄膜。
7、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fā)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8、當高溫結束后,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鐘,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fā)酵結束,最后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三、鋪料與播種
1、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yǎng)料進棚的準備。
2、培養(yǎng)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
3、料鋪好后,應用溫度計測定料溫,若料溫在28℃以下是老謀深算可以播種,播種多使用班次粒種,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
4、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用菌種的2/3撒于培養(yǎng)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將余下1/3的種撒于料面,并用干凈木板輕輕壓實。
四、發(fā)菌及出菇管理
1、播種后的3天內(nèi),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濕,以促使菌種萌發(fā)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
2、15天后,料內(nèi)菌絲基本長滿,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濕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
3、當菌絲長上土縫時,開始噴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長大,在整個了菇期間,對水分管理,采用輕噴勤噴,保持覆土濕度即可。
4、開春氣溫上升后,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種菇結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
5、菌渣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谷產(chǎn)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fā)稻田資源,引導農(nóng)民致富的好途徑。
食用蝗蟲養(yǎng)殖技術步驟及注意事項,需忌高濕 ♂
食用蝗蟲養(yǎng)殖技術步驟及注意事項,需忌高濕準備工作:搭建大棚,棚高1.5-2m,棚的地面高于周圍地面10-15cm,并在棚內(nèi)種植小麥等作物供蝗蟲食用。
幼年蝗蟲管理:使用土壤和鋸末來孵化蝗卵;孵化后,將幼年蝗蟲轉移到棚內(nèi)的食物上。
期間(1-3齡期)溫度控制在25-30℃,濕度控制在15%。
一、準備工作
1、搭建大棚前,將地面的螞蟻以及螻蛄等蝗蟲天敵消滅干凈。
2、搭建大棚的時候,棚高1.5-2m,棚的地面高于周圍地面10-15cm(便于排水),土壤選擇沙壤土,并在地面上種植小麥等作物,供幼年蝗蟲食用。
3、放養(yǎng)時,一般每15平方米可以放養(yǎng)1萬只蝗蟲。
二、幼年蝗蟲管理
1、將無毒土壤和鋸末按照2:1的比例混合,含水量控制在10-15%,然后均勻平鋪在器皿中(2-3cm);將卵均勻布于土壤之上,然后覆蓋上一層1cm厚的土壤,并覆蓋一層薄膜。
2、每半天檢查一次,當發(fā)現(xiàn)有幼年蝗蟲孵化出來的時候,將幼年蝗蟲轉移到大棚內(nèi)的食物上。
3、1-3齡期間,溫度控制在25-30℃,每天的光照保持在12小時以上,濕度保持在15%左右。
三、三齡至成蟲管理
1、保證食物充足,避免蝗蟲間出現(xiàn)強食弱,大吃小的情況發(fā)生。
2、三齡以上的蝗蟲,可以適當加喂麥麩。
3、大棚內(nèi)每隔1-2天打掃一次,保證棚內(nèi)干凈舒適。
4、一般蝗蟲在經(jīng)過5次蛻皮以后,成為成蟲(6月15日左右);羽化10-15天后進入性成熟期,開始交配。
5、除開選擇留下做種的蝗蟲以外,其他蝗蟲可以直接出售。
四、產(chǎn)卵期管理
1、為了讓蝗蟲集中在某一塊地區(qū)產(chǎn)卵,可以將部分地面使用塑料布蓋住,僅留下部分向陽地區(qū)作為蝗蟲的產(chǎn)卵區(qū)。
2、進入產(chǎn)卵期的蝗蟲,食量較大,需要保證食物充足,同時將大棚內(nèi)的濕度控制在15%左右。
3、7月10日左右,蝗蟲開始產(chǎn)卵,一般一塊蝗卵含有35-90粒卵粒。
4、如果是準備將蝗卵出售或者是暫時不用于第二代的蝗卵,需要用濕度為10-15%的土壤,按照一層土一層卵的方式,將卵放到瓶中,密封存入5℃的冰箱中。
五、注意事項
1、空氣濕度過大時,容易導致蝗蟲死亡,所以在陰雨天氣的時候,一定要遮蓋防雨,保證大棚內(nèi)的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nèi)。
2、溫度高于40℃或者是低于13℃,蝗蟲不會進食,會被餓死。
3、控制好飼養(yǎng)密度,避免因食物不足而導致蝗蟲間互相捕食。
4、每天上午9點至下午4點,蝗蟲處于蛻皮高峰期,需保證大棚周圍足夠安靜。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nóng)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9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