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車代人”:春耕透著“科技范”
“以車代人”:春耕透著“科技范”
? 編者按
人口紅利的消退讓廣袤的農村市場對于農機車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讓農機車成為一種“剛需”,加快了中國農業(yè)機械化的進程。事實上,5G、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早已讓中國農業(yè)具備了技術革命的基礎,而農機車將成為這場技術革命的重要載體?!督洕鷧⒖紙蟆て囂乜酚浾呱钊氪焊F場,探尋農機車在各地的需求,為車企決策提供參考。
河北:春耕人不見 “鐵?!钡仡^竄
春雨過后,華北平原一望無際的冬小麥開始返青吐綠。春爭日、夏爭時,萬物宜早不宜遲,春耕備耕正當時?!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咴谵r村采訪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地一邊抓防疫、一邊保春耕,播種機、聯合收割機、拖拉機等農機專用車,在今年春耕備耕中發(fā)揮了主力軍作用。農機專用車,以其強勁的動力性能、靈敏的機械性能,以及方便的操控性能,在農業(yè)生產中正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了高效農機 今春“大干一場”
這幾天,河北省臨城縣石城鄉(xiāng)寺莊村菜農喬艷國開始檢修白蘿卜播種機了。喬艷國說:“一直以來,我們的白蘿卜種植全靠手工播種,不僅費工多、效率低,還面臨成本高、請工難等問題?!?/p>
去年,臨城縣從山東引進了雙行精量播種機,搭配編種繩帶播種,解決了鄉(xiāng)親們面臨的白蘿卜等小籽粒作物機械化播種的難題?!澳闱?,這個雙行精量播種機繩帶掩埋深度較為一致,播種效果更好。1個小時能播種3畝地,相比傳統的人工播種,效率提高了十多倍?!眴唐G國說。
臨城縣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進一步簡化農機核驗手續(xù),開展非現場補貼申請、補貼機具核驗預約等服務,方便農民購機用機。同時,該縣通過線上教學、電話遠程指導、專家熱線講解等多種渠道進行指導,做好農機具維護保養(yǎng)和檢修測試,確保各類農業(yè)機械以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投入春耕備耕生產。
今年48歲的魏風崗是臨城縣黑城鄉(xiāng)南寨村村民,他去年從縣農機公司以較低價格團購了拖拉機?!敖衲炅⒋汉螅焊惨鐪蕚?。”魏風崗說,有了拖拉機就能“大干一場”了。
臨城縣農業(yè)農村局干部王利軍介紹說,該縣多丘陵山區(qū),坡地多、地塊小且分散,農機使用受到很大限制。農田宜機化改造是破解小機器難使用、小地塊難施展的前提條件。該縣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整理等項目,大大改善了農機作業(yè)條件,越來越多的農戶可以采用機械化耕作。目前,全縣小麥、花生、油菜、玉米等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已達到80%。
在河北省任縣,圍繞縣域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管等環(huán)節(jié),該縣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和項目資金扶持力度,積極培育農機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機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大力推廣“大型、復合型、智能型”高效農機具,這成為疫情下任縣春耕農忙的新“發(fā)令槍”。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關鍵期,我縣在抓好防疫的同時力保生產?!比慰h農業(yè)農村局局長賈峰說,該縣在保障種子、化肥、農藥等農用物資供應的同時,引導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抓緊時間檢修農機,積極投入春耕備耕生產,并利用網絡、遠程多媒體等平臺開展農機化技術培訓,提高農機作業(yè)效率,保證春耕備耕順利開展。
農民變農機手 賺傭金嘗甜頭
2月17日,在河北省任縣耕耘農作物專業(yè)種植合作社的農機倉庫里,村民魏明超戴著嚴實的口罩,正在給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更換零部件,清洗噴頭、藥箱?!耙胱龅椒酪卟徽`農時,又能減少人群聚集流動,這鐵家伙是個好東西。”
與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的老魏說起早些年種地的光景,連稱是件苦差事:割麥、打場、掰玉米……一件差事連一件,單說春季給小麥噴藥一項,夫妻倆每天天不亮就下地,背個藥桶邊走邊噴,承包的200多畝地最少也得忙活一個月。趕上陰雨天、壞年景,一年收成就都打了水漂。
推進農業(yè)機械化,老魏成了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政府補貼支持下,他抓住時機購進了一臺大型小麥聯合收割機,在自己收割小麥的同時,還為周邊村民提供機收服務賺取傭金。嘗到甜頭的老魏,先后添置了大型玉米聯合收割機、播種機、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農機具,為村民提供耕地、播種、噴藥、收割等一條龍式土地托管服務。
老魏告訴記者,農機使用不僅方便了鄉(xiāng)親們,還讓他有了新收入?!白宰呤絿姉U噴霧機一天噴藥200多畝,每畝收取7元費用,刨去3元成本,每畝賺取4元傭金。每年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可以為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噴灑除草、病蟲害防治作業(yè)45天。僅自走式噴桿噴霧機這一項年可增收3.6萬元。再加上收割和播種等其他農機服務收入,一年凈收入有10萬余元。”老魏掰著手指給記者算賬。
在河北省臨城縣,該縣農機協會組織了300多臺聯合收割機、600多名農機手開展跨區(qū)作業(yè),去年共實現農機跨區(qū)作業(yè)收入2000多萬元。不少農民搖身變?yōu)檗r機手,年人均純收入增加1萬多元。
細分領域農機 需求愈加旺盛
“去年秋季氣溫比較低,好多麥田沒來得及打除草劑。開春了,我們得抓緊把作業(yè)任務布置下去,把這一遍藥給大伙補上?!痹诤颖笔⌒良旭R蘭村小麥良種示范田,植保無人機駕駛員呂廣輝告訴記者,新冠肺炎疫情下,借助“高科技”新農機,完成農田作業(yè)的同時大大減少了村民流動聚集的可能。
出生于1985年的呂廣輝是一名無人機駕駛員、教練員。農忙時,他負責為附近村莊的農戶們提供植保服務,農閑時教授新學員無人機導航飛控、噴灑藥劑等技術要領。在取得任教資格的兩年間,他已經培訓了近30位學員。眼下,辛集市的小麥統防統治工作已進入前期準備階段,呂廣輝的幾名新學員也將分赴春耕一線,開展小麥除草劑的噴灑作業(yè)。
呂廣輝介紹說,采用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只需一部智能手機便能遙控操作。在對所選地塊進行精準測量后,操作者將數據上傳至手機,相關軟件會自動完成本次作業(yè)編程。無人機接收指令后,按照預定程序起飛、噴藥、返回,不到半小時即可完成20畝麥田除草劑的噴施作業(yè)。
“我們父輩人種地,都是背著噴霧器去地里打農藥,每年都有中毒事件發(fā)生?,F在看到無人機在農田里飛行,我就感覺父老鄉(xiāng)親不用那么辛苦了?!眳螐V輝說,與傳統方式相比,植保無人機除了具有精準作業(yè)、高效環(huán)保、智能易操作等特點,在人工和農藥用量方面,可以節(jié)約一半費用,科技實實在在地改變了農業(yè)生產。
在河北省定州市楊家莊鄉(xiāng)半壁店村,村民李衛(wèi)章正在利用手機操控無人機對麥田噴灑除草劑,他說:“俺已經淘汰了肩背式噴霧器,這無人機作業(yè)效果好、效率高,高大上。”
2月17日,河北定州市鑫久農機服務有限公司自走式植保機正在小陳村麥田噴灑除草劑。 記者 李繼偉 攝
據定州市農業(yè)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目前該市擁有耕種收大中型農機1.3萬臺套,小麥機播、機收率達100%。疫情之下,一批無人機、大型智能播種機等農業(yè)機械新設備維保調試已經完成,并已陸續(xù)投入定州市內的春耕備耕“戰(zhàn)場”。
農業(yè)機械化帶來了獲得感,鄉(xiāng)親們對農機也抱有了更多期待。河北省新河縣宋亮村村民韓寶華說,之前玉米生產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完成,現在用上了聯合收割機,再也不愁收玉米了?!暗?,傳統覆膜工藝中管護困難、勞動用工多、農機具使用率低,怎么能實現全膜玉米生產機械化工藝,俺們很是期待。如果能推出集殘膜回收機、聯合整地機和集起壟、噴藥、施肥、鋪膜、播種等為一體的新型聯合作業(yè)機就好了。”
韓寶華說,等疫情結束,再去縣里市里打聽打聽,“說不定這又是一個方便自己和他人,還能致富的好路子哩”。
江西:手有農機車 心里不慌神
今年春耕時節(jié)正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勞動力的短缺,成了今年擺在農業(yè)從業(yè)者面前的共同障礙。在這一背景下,農機車在春耕備耕中的主力軍作用愈加凸顯,甚至“備足農機,心里不慌”已成為今年春耕期間不少農業(yè)從業(yè)者的心聲。
備好農機車 不會慌手腳
“旋耕機3臺,最少要31.8萬,收割機2臺,估計要22萬,除去20%的農機補貼,還要40多萬……”2月17日一大早,江西省宜豐縣天寶鄉(xiāng)辛會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社長劉清泉就算起賬來。原來,前幾天他通過微信向熟悉的經銷商選購了一批農機,正琢磨著疫情一過,就去付款、提貨。
農機好不好,收成來“檢驗”。作為江西省宜豐縣有名的種糧大戶,劉清泉從2010年起就開始租田種糧,還帶頭成立了辛會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和清泉家庭農場,經過10年的發(fā)展,種植規(guī)模越來越大,目前,合作社水稻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家庭農場種植規(guī)模也有1200多畝。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工人估計不好請。把農機備足,等開耕的時候,就不會慌了手腳?!毖劭淳鸵焊耍瑒⑶迦睦锉P算著今年的備耕行情?!敖衲暌詠?,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農機的重要性也愈發(fā)凸顯。而且,受疫情影響,今年的人
工成本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備好農機將能夠有效緩解對勞動力的需求,提升春耕效益。”
國產、合資品牌更受歡迎
春耕在即,江西泰和縣農機經銷商尹國平這幾天正在為開門營業(yè)忙上忙下?!巴瓿醢司烷_業(yè)了,這幾天看看能不能開?!蹦昵?,他調進的幾十臺農用大中型拖拉機擺滿了后院?!艾F在老表都買大中型的,我一年就要賣出去幾十臺。買履帶式的也越來越多,好深耕嘛!”
幾年前,尹國平等農機經銷商賣得最多的還是小型手扶拖拉機,如今隨著農業(yè)種植需求的改變,對農機的需求也在改變。尹國平說,如今店里國產或合資品牌的農機多了,純進口的農機少了。一方面,同型號農機進口的要貴上不少;另一方面,隨著工藝的進步,國內農機品牌在技術層面已經不比進口農機差,甚至更耐用。
去年底,泰和縣獲評為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目前,全縣7個主要農機經銷企業(yè)有庫存大中型拖拉機52臺、手拖103臺、插秧機12臺、旋耕機84臺、微耕機86臺。疫情當前,該縣農機部門還在協調調集貨源,保障農機產品供應不斷檔、不脫銷,滿足春耕農業(yè)生產所需。
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推動農機車在功能與設計上日益改進。
在江西泰和縣嘉農惠農機合作社,社長劉青正戴著口罩忙著檢修農機具?!白羁?月初就要開耕,要趕緊了。”合作社今年的耕種面積預計還要保持在6000畝以上,劉青仔細盤算著,“一天也不敢耽擱?!?/p>
大型拖拉機、插秧機、植保無人機、育秧機……據劉青介紹,這幾年,從耕田整地、播種育秧、插秧植保,再到收割烘干,全程都是機械化,農機具越來越多,院子都快擺不下了。
“如今,選擇農機就和選種一樣重要,農機好不好可要影響這一年的收成?!眲⑶嗾f,以插秧機為例,老款插秧機插秧行距固定是30厘米,一畝地只能栽下兩萬一千株苗,因此只適合種雜交稻。為跟上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種植優(yōu)質稻,合作社去年就增加了16臺新款插秧機。
去年,嘉農惠農機合作社還增加了十幾臺植保無人機?!?018年,我們在泰和縣以及周邊的萬安、井岡山、樟樹等地共有6萬多畝的作業(yè)面積;2019年,僅在泰和縣的作業(yè)面積就基本達到了8萬多畝。”談起自己的無人機植保隊伍,劉青很是自豪,“合作社的農機不僅滿足了社員的使用需求,還向外拓展了社會化服務?!?/p>
寄望更多優(yōu)惠“大禮包”
這幾年,劉清泉已經陸續(xù)淘汰了一批手扶式小型插秧機,全部換成了大型插秧機,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多,還節(jié)省了不少人工?!敖衲隃蕚湓儋I幾臺大點的植保無人機,施肥、打藥一體化的,省時省工還省力,生產成本也會下降不少?!眲⑶迦f。
說起自家的農業(yè)機械和農機車,劉清泉如數家珍:烘干機4套、收割機5臺、大型旋耕機6臺、拖拉機6臺、大型插秧機3臺、小型噴藥無人機4臺……“購買這些農機已經花了200多萬元了。”
“隨著農業(yè)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民對農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特別是我們這樣的種糧大戶,對農機的依賴度會更高。希望以后能出臺更多更優(yōu)惠的農機補貼政策,這樣我們種糧的勁頭就更足了。”談起今后的期盼,劉清泉如是說。
廣西:農機車普及快馬加鞭
一年之計在于春。2月的廣西細雨連綿,飽吸春雨的土地等待著種苗的駐扎,孕育一年新的收獲與希望。盡管疫情給春耕帶來了不便,但加速提升的農業(yè)機械化水平,極大緩解了人員流通不便帶來的難題,繁忙的農機穿行在田野間,奏響了春耕的“序曲”。
2月17日,多云,廣西南寧市賓陽縣中華鎮(zhèn),賓陽縣聯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鄭成功正蹲在田頭看著自家的兩臺拖拉機犁地。
廣西賓陽縣聯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拖拉機正在犁地。 記者 范超 攝
“2015年來到賓陽縣,第一次嘗到這里的大米,就被濃郁的米香留在了這片沃土上?!闭憬肃嵆晒貞浧鹪斯鸫蟮氐某踔裕且荒庥裘紫愕捏@喜仍仿如初見。
鄭成功深知,要保持這抹米香,就要讓水稻產業(yè)跟上時代的步伐,規(guī)?;?、機械化、生態(tài)化發(fā)展是大勢所趨,也是水稻產業(yè)未來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從100畝到1400畝的發(fā)展歷程僅用了5年,機械化的提升不僅提高了效率,更是良好利潤水平和可持續(xù)發(fā)展?jié)摿Φ挠行ПU稀?/p>
“要保證今年1400畝的水稻田能有好的長勢,需要各項工作準備在前。特別是疫情期間部分社員返工困難,準備工作更要充分?!编嵆晒φf,隨著合作社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人力成本上漲,提升機械化水平是必然的選擇。2019年,合作社已擁有各類農機50余臺,機手15人,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更是在今年春耕“戰(zhàn)疫”期間幫上了大忙。
“從8臺種植機發(fā)展到現在的126臺種植機和6臺收割機,我們趕上了發(fā)展的機遇?!蹦蠈幨形澍Q區(qū)起鳳農機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覃生靈說,近年來,廣西持續(xù)推進的甘蔗雙高基地建設,推動了土地的規(guī)?;\營,破田埂、清碎石、修道路,標準化整理的土地和日趨完善的農業(yè)基礎設施,為農業(yè)機械服務提供了必要的作業(yè)條件,農機服務需求量增長迅速。
2018年起,覃生靈不再滿足于只提供機械作業(yè)服務,自己租種了1.6萬畝的甘蔗雙高基地。
“1噸甘蔗機收服務費就有90元,今年僅幫助糖廠收割就已完成了4000多噸,自家的雙高基地收割與翻種也在同步進行。”覃生靈說,現在人員流動不便,傳統人工砍甘蔗不僅成本高,疫情還造成了勞動力短缺。廣西甘蔗種植機械化水平的提升,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緩解了人工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更為廣西糖業(yè)未來發(fā)展積累了底蘊,拓展了空間。
2月的料峭春寒中,拖拉機犁地的“突突”聲、裝載機混料的“嗡嗡”聲、甘蔗收割機的“咔嚓”聲,在各地農村響起。
盡管廣西仍然面臨著小塊并大塊難、機耕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備、農機適應性有待提高等問題,但農業(yè)機械化普及的趨勢明顯,小型農機向中大型農機轉變的趨勢逐漸凸顯,農事全流程專業(yè)化機械研發(fā)和推出的力度持續(xù)加大,機械化正賦予這片土地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www.97661a.com/news/188356.html